我家住在長江邊——江南氣息柳江古鎮
2021-08-10 14:45:48 來源:長江水上安全信息臺 編輯:admin_fyp 評論:0 點擊:
山水環繞,溪水潺潺,煙雨蒙蒙,說起這些形容詞大家都會聯想到江南水鄉。而在四川省境內,眉山市洪雅縣城西南25公里的長江一級支流花溪河流域,孕育了富有江南氣息的古鎮——柳江古鎮。
柳江古鎮始建于南宋紹興十年,距今已有近900年歷史,是四川十大古鎮之一。曾經還擁有一個很美的名字:明月鎮。
這里并沒有名為“柳江”的一條河,之所以稱為“柳江古鎮”還有段歷史原因。清代中期,因鎮上柳、姜兩姓族人合資修建了一條石板長街而更名為“柳姜場”,1780年定名為“柳江場”,1935年,正式更名為“柳江鎮”。
柳江歷史悠久,地靈人杰。明代“一門雙進士”張鵬、張可述父子;清代著名書法家張帶江、詩人袁文藻、帝師曾壁光;近代愛國進步人士楊茂修、抗日英雄唐公亮鑄就了古鎮的歷史豐碑。
自古以來,這里還是雅女之鄉,貞節、賢淑、勤勞、溫婉、清麗的“雅女”文化源遠流長,是洪雅地方文化的一大品牌。
柳江被稱作“煙雨柳江”,白天感覺不到這點。到了晚上,小雨淅瀝,坐在楊村河邊的吊腳樓上,在朦朧的燈火中,聽雨望江,才仿佛找到了“煙雨柳江”畫意。不是江南,勝似江南。
石板長街是鎮上柳、姜兩姓族人合資修建的一條古代商業街。難能可貴的是,如今的石板街雖然商店民宿林立,卻仍舊散發著古香古色的味道,沒有過多的現代商業氣息。納鞋底的婦女,打川牌的漢子,在家休息的學子,路上自由奔跑的狗,這就是小鎮的全部。
柳江古鎮有許多巨大的古樹,古樹枝繁葉茂,像一把大傘撐在石板路上。在古鎮,隨處可見一座座古樸的木板房吊腳樓,依著根枝盤錯的古樹景色。
古鎮有百年古樹100余株,榕樹、楠木、黃葛、麻柳古樹等珍稀樹木占據半壁天下,在四川乃至全國古鎮中也是獨特的。還有一株據說已有200年樹齡的黃桷蘭。那株高齡黃桷蘭高達數十米,枝繁葉茂,且花香襲人。
讓人稱奇的遠不止此,與這株黃桷蘭一墻之隔的曾家大院中有一株奇樹,樹上掛滿了像豇豆般細細長長的果實。當地沒人知道它的名字,也沒人知道它的來歷,我們只好稱它為“豇豆樹”。
長有“豇豆樹”的院子叫曾家大院。柳江歷史上曾有“曾、張、楊、何”四大家族,民間流傳“曾家的房子、楊家的頂子、張家的丫頭子、何家的谷子”。曾家園是唯一保存較為完好的家族莊園。
據考證由曾氏后裔曾藝澄于1927—1937年歷經10年建成,原占地11621平方米,總建筑面積5402平方米,為“四院三戲臺”布局,有四個四合院,三個戲臺,院中有觀景臺、八字龍門、小姐樓、書房、石牌坊,還有牡丹園、荔枝園和休閑亭,足見院主人昔日的豪華氣派。
更為奇特的是,這座宅院鳥瞰呈繁寫的“壽”字。據說當時曾家大院的主人為追求順應“壽”字的筆畫布局,把外面的墻或樓建造得頗為獨特,尤其是臨河的一排樓房,修建得如鋸齒一樣,一拐一彎,形態怪異獨特,也顯示出設計者獨具匠心的智慧和縝密的心思。整座宅院引進西洋建筑圖案裝飾,雕梁畫棟,富麗堂皇,是近代中西合璧建筑的典范,曾家大院也因此成為柳江古鎮最耀眼的一景。
九大碗是柳江古鎮的一大特色美食,“九大碗”是農村的一種筵席,每個地方都有自己不同的叫法,由于每次來吃席的賓客眾多,要在幾十桌或者是上百桌,所以,只能擺在屋外的曬壩上。其中的鑲碗(又稱蛋裹圓)是柳江特有的,藤椒也是柳江九大碗做涼菜時慣用的調料味鮮美,麻味柔和不同于花椒的剛烈。
風味甜皮鴨選用農家土鴨,在鹵水中秘制后,再抹上甜醬下油鍋讓其酥脆。咸甜適中、鹵香濃郁、皮酥肉嫩、口感細膩、營養豐富,當是來柳江古鎮的不二之選。
風味豆豉,起源于農家灶頭。由于柳江地處山村,多雨,空氣潮濕,豆豉做好后易發霉,不容易保存,農民就想到一個好辦法:把做好后的豆豉放在灶頭用煙熏干,以便長時間存放。如今古鎮上賣的豆豉已是種類繁多,味道更是“青出于藍,勝于藍”。
真正吸引眼球的是柳江古鎮餐館中的略顯生猛的油炸蟲子,細數有十幾種,或許在云南或東南亞都有見過比這更加生猛的昆蟲宴,柳江古鎮的蟲子宴以當地山區特產蟲子為食材,如竹蟲、筍子蟲、蜂蛹、知了等,都以油炸方式烹飪,讓蛋白質在高溫中釋放香氣達到口感酥脆,雖是在外形上令人望而卻步,但從營養角度看,全都是高蛋白低脂肪純生態的好東西。

相關熱詞搜索:
上一篇:萌翻了!眉山大熊貓的“解暑神器”原來是這些…
下一篇:七夕的浪漫,“緣”來在洪雅